昨天一口氣看了兩部片-----「送行者」和「那山、那人、那狗」。
還好是在夜深人靜時獨自觀賞,可以肆無忌憚地熱淚盈框……….
真的很感動!
「送行者」是日片,「那山、那人、那狗」是大陸片,
不同的文化,迥然不同的劇情,沒有大卡司、沒有炫麗的聲光效果、也沒有重金製作的科幻場面,卻是這樣地觸動人心,深深震撼我的每一個腦細胞……

這兩部片講的都是小人物的故事,卻有幾個發人深省的共通主軸,
職業無貴賤之分。
「送行者」裏的禮儀師,是個失意又落魄的大提琴演奏者,因時局不得志而回到老家山形縣,為求生計在因緣際會之下成了納棺師。
大提琴的浪漫與與美麗,對照著死亡的陰暗與恐懼,是非常撼動人心的安排!
從一開始的排斥和不得已,主角大悟(名字取得真好)最後卻能以虔靜肅穆的心情看待這一份有意義的工作,以溫柔而莊重的心情,給往生者最美麗的容顏,送他們踏上人生的另ㄧ場旅行!
禮儀師小林大悟沒有巡迴世界演出的機運,卻在一次又一次替亡者擦拭化妝的儀式中,完成一首又一首莊嚴又宏偉的生命樂章!

「那山、那人、那狗」裏的老郵差,一生翻山越嶺從事送信的艱苦差事,即使沒有升職,領的是微薄的薪水,又得犧牲享受天倫的時光,卻依然無怨無悔,在交 通不發達的窮鄉僻壤,用兩條腿替倚門盼信的鄉親們傳遞希望和愛,最令人感動的是老郵差對於獨居深山之中、盼著孫子來信的瞎眼老太太的「善意謊言」----- 卑微的工作傳遞的是最令人動容的慈心善念!
現在社會上許多人對於選擇職業的三大標準是「錢多、事少、離家近」,完全失去對於本身職業的「理想性」和「責任感」,於此,這兩部片著實發人深省!

劇中也探討父子之間微妙的愛恨情仇。
「送行者」裏的禮儀師,面對三十年前因為外遇而拋妻棄子的父親,心中的愛很糾葛實在難解!可能是因為入殮師這份工作帶給他的啟示,看盡死別的不捨與悲傷,因而對於生命有了更高層次的體認,最後,他終究願意放棄怨恨,為父親完成入殮的工作,在淚眼婆娑之中,往昔父親模糊的形象因此而更鮮明了…….
「那山、那人、那狗」裏的老郵差,因年邁體衰不得已要退休,於是,把自己畢生奉獻心力的這份「神聖事業」交棒給唯一的兒子。
因為長期在外工作,聚少離多、父子之間的互動本來是冷淡的(現在很多家庭中的父子關係又何嘗不是如此!),但是,在父子一起送信的這段旅程中,兒子明白了父親的苦,明白了父親對工作的神聖責任感、明白了父親沒有說出口的親情…….,在兒子成長歲月中經常缺席的父親,也在這段父子難得獨處的三天兩夜之中,了解兒子已然長大,被兒子揹過河的那一段,父親熱淚盈框,看到兒子和侗族姑娘開心跳舞,父親笑了……..


在此,我想引用周志建老師很是鞭辟入裡的ㄧ段影評:「品味父子關係的淡與濃」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jw!a7eK7UuYHxKLKVMXbCqLhQ--/article?mid=40

 一趟鄉郵之旅,
不僅是老鳥與菜鳥的工作交接、傳承,
 更是父親與兒子之間關係的重新開展,
從無言到說話,
故事開啟了彼此的心靈,
叫兩人更靠近。

中國的父親,其實是不太容易讓人懂的。中國父子疏離的背後,其實也有一股濃情。但要看到這份濃情,就非得進入到父親生命脈絡裡去理解不可。

片中的兒子繼承了爸爸的職業,當一個鄉郵員(就是郵差),這個「繼承」,是有意義的,絕不像片頭開始兒子所宣稱的「咱們家一定要有個國家幹部才行」這麼簡單。如果要理解這裡面的意涵,就必須去理解他的爸爸,這個退休的老「鄉郵員」,是一個怎樣的人。

父親,不只是一個敬業、樂業的郵差,他,對這份工作,是有很深的感情的。兒子當差的第一天,他把兒子整理好的郵包,重新再拿出來整理一遍,然後細心囑咐,這趟路有223哩遠,需走三天兩夜,有兩個上山的路段有80哩遠,這樣細心的交代,倒不是不放心兒子(老鄉郵員對其兒子是信任的,不然不會求長官讓他兒子繼承其工作),而是他對他的工作「太熱愛了」。

長年伴老郵差送信的狗「老二」,離不開老郵差,不肯跟兒子走,爸爸毫不猶豫拿著斗笠就跟著走,做父親的知道,在漫漫的旅途中,「老二」絕對是最佳伴侶、最好的助手(老二的功能:帶路、招呼人、作伴、說話的對象),牠需要去協助他的兒子,完成這趟鄉郵,如同他以前一樣。

◎父子關係的「淡與濃」---從疏離到親密

父親的隨行,事出突然,不自在的兒子,走在父親的前頭,似乎刻意想跟父親保持一點距離。跟父親走在一塊,那是一種奇怪的感覺,叫人不知如何自處,兒子自忖著:「走在一塊挺不習慣的,如果工作上意見不同,誰聽誰的...」

父親也是沈默的。不知道怎麼跟兒子說話的父親,卻可以很自然的跟狗說話,他對老狗說:「老二、跑慢一點,他還沒走慣呢」。兒子回應:「牠走牠的,我沒事。」父親藉由對狗說話,不但表達對兒子的體貼善意,其實也是藉機想跟兒子「說話」。此刻,因為「老二」的存在,變成了兩個不知怎麼說話父子的「溝通橋樑」。

一路上,父子的互動不多,就是走路。在山腰小徑上,與砍材人狹路相逢,兒子吃力閃了半天,父親看在眼裡(竊笑),事後教兒子:「再遇到人,向右側身。」對父親的教導,兒子沒有用「語言」回應,只用「身體」示範了兩次「側身動作」,表示「我知道了」。不用言語(或許也不習慣用言語),讓人可以保持距離。雖然不用言語,但這樣的身體「敘說」其實是很中國式的,也很美。

一路上,如果父親不停歇,兒子是不主動停的,因為兒子要讓父親知道:我是可以勝任的,我不可以漏氣(也是一種男人與男人的競爭吧)。第一次休息,兒子把水壺給了父親喝,兩人隔著距離坐下休息,不說話似乎很奇怪,兩人第一句話異口同聲的問彼此:「累不累?」,話一說出,又是一陣尷尬。尷尬中,漸漸地,兒子有了機會去「看」他與父親之間這份「生疏」。兒子自忖著:

「兩個人走路該聊點什麼,但我卻不知道該聊什麼,因為父親不常回家,我小時候從不挨揍,別人特羨慕我,其實他們哪知道,我心理特怕我爸爸,我跟他特生。那時他一個月回來一次,在他回來那天,我會在外面玩,玩到很晚才回家,..也不是不想他,也不知道自己怕什麼,長這麼大爸爸很少叫一聲。」

所有的關係,都是要回到「脈絡」去理解的。從兒子的敘述裡,我們理解了這對父子的「疏離」。但是「關係是變動的」,他們父子兩人的關係在「互動中」變動著。

從不知該怎麼說話,到父子開始有了「對話」,這是一個歷程(這也是「敘說」的功能)。走在山裡,兒子問:「山裡走好幾里路,都看不到人,不悶嗎?他們為什麼要住在山裡?」「因為他們是神仙的後代。」父親給出了特別的理由。看著兒子聽收音機,父親不削道:「這有什麼好聽的」。兒子反問:「你走路唱不唱歌?」,「不唱」,「你悶不悶?」「別老是說話,走路看著前頭…」。這樣的閒話家常,讓這對父子更像「父子」。

這樣關係的變化還要從前面說起:剛開始,兒子走前頭,父親在後,兩人不說話,但走著走著,爸爸竟沒跟上,兒子著急了,放下郵包衝回去找。從那份「焦心」裡,可以看到兒子對父親的情,其實不是那麼「淡的」。看到父親的出現,兒子鬆口氣,卻被父親臭罵一頓,因為他把郵包丟一邊。這裡,兒子展現出對父親的關懷,父親看到了,但是父親的「訓誡」是藉機把郵包給出了一個價值:「那比命還重要」。這個價值,一路上不斷重顯:過河時,父親要孩子把郵包頂在頭頂上,他說「你肩上背的,可不是自家的米袋」;又有一次,休息時,信件讓風給吹走了,父親立即衝向前去拼老命似的撿回來,這些,看在兒子的眼裡,「郵包的價值」卻已經深植在心裡。

◎ 父親用自身的生命實踐教導兒子

價值(甚至道德、倫理)是很難教的,光是口頭的訓誡並不能內化於心。這個父親,透過這趟旅行、用自身的生命與實踐來教導兒子作為一個鄉郵員的價值。對父親而言,郵差不只是一份餬口的工作,這是一個神聖的、有意義、有價值的「使命」,僅管路怎麼難走、甚至走到腿痛風不得不退休了(以現在來說叫職業傷害),但是這個憨厚的老郵差依然無怨無悔,他把工作視為是自己的「天命」,是那麼「理所當然」。所以當兒子問老爸,有沒有被表揚過時,父親說:「村裡人給的表揚信,我沒有發,哪有自己給自己投遞表揚信的,在說,誰又表揚他們了」。那樣「不居功」的謙卑態度,叫人「敬仰」,這樣的生命,肯定了自己(身為一個郵差),也肯定了別人,這是一種高尚的「工作倫理」。

這個父親,用他的一言一行,自然地傳遞著他對人的相信與關懷,裡面有滿滿地愛,像是:父子離村,一群鄉民的送行;老郵差從口袋裡掏出糖果給孩子追隨的村童;山裡的姑娘熱情的笑聲與打招呼:「大叔,你來啦」;村裡辦喜事、父子被邀喝喜酒、跳舞;大嬸給他們父子燒水,父子共用一個臉盆洗腳等等,這樣人與人互動的畫面,很美。

◎從陌生到理解,故事讓彼此靠近

這趟路,透過敘說,讓這對父子有機會更彼此瞭解與靠近。休息的時候,兒子給父親要煙草,「我不知道你會抽煙?」父親驚訝道。父親不知道的事可多呢,包括孩子身上的疤。

過河時,貼心的兒子,不想讓父親痛風的腳下水。「你不用下水了,有我在,你不用再下水了。」兒子說。「我走慣了,也不在乎這一次兩次。」「你啊,享受這一回吧。」兒子再堅持。兒子的堅持,猶如父親的堅持,對於「對的事」。兒子是對的,看著兒子過溪的背影,父親嘆息地對狗說:「老二,我這輩子獨來獨往是還沒享受過呢。」

「村裡的人說,背的動爹,兒子就長大了。」背著父親過河的兒子心裡冒出來這一句話,此刻的背負,對兒子,意義深遠。不只是他有能力傳承父親的職業與實踐,更代表:他也傳承了父親成為「家庭的支柱」。

在背負中,兩個人的身體是如此貼近,這也是第一次,他們如此靠近。靠著兒子的背,父親心裡感慨萬千,淚水在眼眶裡打轉。

第一次如此靠近兒子的父親,才發現兒子的身體的異狀,「你脖子的「疤」是怎麼來的。」過了河,父親問道。兒子緩緩地道出大約在15歲那年扛犁回來滑倒受傷的故事。父親聽了又心疼、又自責,問兒子怎麼沒說,兒子說他不讓媽說的。

「有苦總是自己默默承受」,這是中國的父母親、也是中國的兒女,我們不想成為彼此的負擔,這其實也是一種愛。但是看不到彼此的「疤」、彼此的「痛」,讓彼此的「距離」也拉遠了。

兒子說完故事,故事也「拉近」了兩人的距離。 「爸,該走了。」兒子起身道,「你說什麼?」父親楞在哪兒、驚訝狀。「我說,爸該走了。」兒子重複,獨自轉身走人,父親激動地對著老狗說:「老二,你聽見了,他喊我爸。」此刻眼淚又在眼眶裡打轉兒。

這次鄉郵之旅,不僅讓父親看到了兒子的「疤」,也讓兒子看到父親不為家人知的「苦」。在一段要用繩索攀岩的山路,父親與來接應的當地年輕人對話著:

「轉娃,誰讓你來的,風這麼大」父親說。
「有風更要來嘛,我爺說這是我的工作,你為我們滾下山一次,不能讓你在再滾下一次..」
「你爺老糊塗了,告訴你爺,以後我兒子上山,你不用來等了。」
「這是我的工作,你為我們滾下山一次,不能讓你兒子也為我們滾下山..」

兒子在一旁聽的目瞪口呆。「你滾下山是怎麼一回事?」兒子問。此刻,換成了父親說故事了,說的是半年前他摔下山谷的故事。兒子默默聽著,不說話,心疼,最後只說:「這路真不是人走的。」做父親的以為兒子後悔了(當郵差),其實,兒子是心疼父親。

◎仁厚傳家,有子若是

這趟鄉郵之旅,讓兒子對父親有更多的明白。他明白:父親是看重他的、肯定他、以他為榮的。一路上父親逢人便說:「這是我兒子,以後他跑這條郵路,以後你找他,找他跟找我一樣。」這句話,代表了父親對兒子的「肯定」,表示「他做的會跟我一樣好」,這個「相信」、「肯定」,對兒子是重要的。

兒子除了看到父親對工作的堅持以外(甚至有點固執,「郵路就是郵路,該怎麼走就怎麼走。這麼走,踏實、有準頭」),也同時明白了父親內心的敦厚與慈悲。父親交代兒子兩件事:「有葛容家的信,拿出來、彎兩哩路給他送去。她的丈夫在外面當牧人,她盼信盼的心焦。」這難道不是同理心的最佳寫照嗎?而「王五行個癱子,他兒子在部隊,要有了匯票你要親自交給他,他家的細子不正路,以前瞞著他取匯款。」這份正直與善解,父親藉此也「交」給了兒子。這個郵差所做的,其實都已經超過他的工作的「本分」,他所做的,若不是出自於內心,別人是要求不來的。(這就是倫理,自律而非他律)

這趟路,也讓兒子找回了父親。以前父親幾個月回來一次,很生疏,回來雖然總給他帶禮物(玩具、鞭炮),像個「客人」,他甚至懷疑父親是否愛他,他問過母親,母親向他保證「父親是喜歡你的」,但他總是不踏實。這次父親說了個故事,他真真相信了。父親說,他一輩子給人送信,自己從來沒收到信,第一次收到的信是老婆寫給他的,老婆告訴他生了兒子,他高興的把薪餉全拿來請同事喝酒慶祝(父親說的時候,表情依然興奮),原來他的出生是被父親如此「肯定、喜悅」,此刻,他相信了。

相信自己是被父親「肯定」、「喜歡」的兒子,內心長出了力量(這份力量,也造就他繼承父親的實踐),他「真的」長大了,不但可以背父親過河,最後還囑咐退休的父親不要下田(「田裡的活,我已經交代給許萬昌了,你就不要在下水了。」),父親不答,兒子坐起、認真地看著父親:「你得答應我」,那種堅持,是愛,是沒得商量的。此刻,兒子是長大了,說話的口吻,像個「父親」。

另外,與五婆互動的那一段,更是感人。父親送出一封「空白」的假信,說是孫子給的,給五婆(還假裝念信給瞎眼的五婆聽)。兒子也配合地演了一齣戲,這戲,父親傳給了兒子,要他以後繼續演下去。結束後,父子兩爭辯了起來,套用我們的「行話」,這到底合不合乎專業倫理?父親說:「你怎麼教訓起我來了,行不行,該幹、能幹、我就幹,天花亂墜的想法,幹不成又有什麼用。」父親堅持,兒子依然不服,想走人,父親慎重告誡孩子:「那孫子比她眼珠子都還珍貴,你小子可別胡來。」

但是,走著走著,兒子似乎「漸漸」明白了:
「拉著五婆的手,我忽然想到了我媽,出門在外的人,常有各種原因回不了家,家裡的人其實更牽掛他們...,我喜歡看媽笑,但媽只有在三個人聚在一起才開心的笑,媽說爸在外面,從來不怪他,就像五婆對他孫子一樣..」兒子終於「理解」了父親,同時也理解了五婆盼孫的心情。

父親沒看錯兒子的,這齣戲,未來兒子還會繼續演下去,心甘情願的。怪不得對這份苦差事,老鄉郵員無奈地對妻子說:「不交給他,交給誰啊,交給別人,我又不放心」(雖然知道這是件苦差事)。他其實是「深知」兒子的,這個兒子,「溫厚如他」。

畫面的最後,兒子奮力拉起郵包再出發,那個動作,義無反顧的,如同父親。這回,留在家裡守候,望著離去背影的人,換成了他。望著兒子的背影,父親有點感嘆,但此刻,他知道,他的生命實踐已經有了傳承,這個傳承,不只是傳承一個「職業」,兒子傳承的,更是父親的「想頭」(理想)、溫厚、那份對人的關懷、對工作的熱愛與執著。有這麼棒的兒子來傳承他的志業與實踐,此刻的老郵差,該是含笑滿足了吧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Nirvana 的頭像
    Nirvana

    homer6106的部落格

    Nirva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